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2015 > 鹿林院长活动集 > 正文 >
院长鹿林发表署名文章《那晚老友来访》
    来源:      发布时间:[2015-10-15]     点击次数:      字体大小[ ]

    9月9日发行的《山东交通学院报》刊发了院长鹿林署名文章《那晚老友来访》,全文如下:

那晚老友来访
院长 鹿林

    老友是一国企高管,久未见,那晚来访,聊甚酣。谈古论今聊开心话之余,谈及更多的还是他所在企业的一些耐人寻味的事。他们的主营业务是煤矿,前些年煤炭需求旺盛,赢利颇佳,近几年形势变了,整个行业面临亏损压力,而他所在的企业却赢利依旧,令人欣羡。细细询来,他道出了企业管理的诀窍是大幅度节约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一般说来,节约成本就会削减投入,就可能影响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往往需要加大投入,又会放大成本,这本是两个方向的管理问题,却在该企业创造性的融为一体。他们是如何做到两者有机结合的呢?他举了两个例子,例一:机修车间擦洗机床的棉纱,以往工人是随意领取,用了一两遍就会扔掉,日复一日会有大量的棉纱扔掉,这些被扔掉的棉纱,大都没有被充分使用,许多浪费习惯性的不断发生。他们改进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变棉纱的无偿使用为有偿使用,将购买棉纱的钱分配给岗位,使用棉纱向仓库购买,节约剩下的钱部分归个人,可想而知,大家对使用棉纱都很节俭了,有的甚至从家里带来旧毛巾、旧衣服当抹布,尽可能节省下棉纱钱。棉纱的用量大幅缩少,工人因棉纱的节省增加了收入,企业因购买棉纱的减少节省了成本,省下原来浪费的钱分配给了工人和企业。例二:井下采煤机,不时由于故障导致停机,影响了产量,采煤作业在井下,维修机器的队伍在井上,机器坏了就打电话告诉井上维修队,要专门为维修人员动用一次升降机,维修人员也时常以这样那样的理由一二天不下井,机器不转采煤就停产,煤开采量少,工人的收入就低,产量不足,企业利润就下降,管理人员很是焦急,工人常发牢骚。于是,他们也做了一点小调整,就是将维修费用核定额度包干给维修队伍,规定如果不能保证采煤机正常运转,耽搁了采煤就扣维修费,如果节省下维修费就归维修队伍发奖金,维修人员的收益与机器的运转质量紧紧挂上了钩。此后,维修工就再也不在井上等通知了,都随采煤班组到井下,一感到机器不得劲就立即维护,唯恐机器停工而扣维修费。机器运行效率提高了,采煤量增多了,采煤工人收入多了,企业收益也多了,各方都取得了良好的收益,办法仅是投入资金的分配方式做了一点变化,对维修队伍的管理方式做了点调整,这样就将原来应该开采而没有开采的收益找了回来。类似管理创新在他们的企业比比皆是,机制的调整,带动了运行的集约,内部管理效益的提高抵住了外部市场的收益下降。
  无独有偶,隔日又有一企业家来访,是做门业生意的,属国内一线品牌,聊了一些经济转型升级的话题,我提起了友人告诉我的例子,没想到,他的企业做得更进了一步。木板生产过程中需要沙纸打磨,原来也是浪费严重,他们将沙纸用量与工作量捆绑,打包进入了工资,沙纸自己从仓库购买,从此谁也不浪费了,因为,那是自己的钱。木工常用的工具也打包进入了工资,自己购买,工具保养得仔细,且能保持顺手好用,因为生产效率、工具成本都与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企业减少了支出,工人增加了收入,资金来源是节约了原来浪费的钱,挣钱和节约原本都是利润。
  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发展时期,转方式调结构是国家的重大方略,经济的竞争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过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竞争对手逐渐由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演变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注重外延扩大的思维方式,靠扩大经济规模、做大增量仅是增长方式的一种;而将视觉转向内部,改进成本构成、创新管理方式、提升运行效益等,是企业微观形态的转型升级,越来越成为我们不得不关注的重要方面;宏观战略只有在微观行动中得到落实,才能真正发挥效益。经济转型升级是全方位的行动,无论是企业战略与运营、科技创新与管理进步等等都可以找到切入点,但转型升级的核心要素是人的转型升级,只有人的进步才能真正推进经济的转型升级。人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是智慧的释放,是组织中全员智慧的充分释放,如此才能够催生组织的不断演进。转型升级不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往往是一点一滴不断变化的过程,在不断地集约变化的发展积累过程中实现转型升级,日日新才是企业发展的应有之义。
  企业转型升级内容广泛,但节俭一定是重要的方式,看似是成本的节约,实际上是管理方式的改进,是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是资源配置的结构发生了变化。转型升级是经济问题,关键是管理理念和运行方式的升级,我们需要加快提升管理理论,转变管理理念,更多地拓展和创新管理技术,并使其在众多的企业中落地,由于管理的不断改进,才能不断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反思我们的新英体育直播深感做得不够,许多的浪费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反复发生,一些不应该浪费的钱,通过不拘一格大大小小的通道,嘟嘟的不知道流淌到了何处。从提报项目的似是而非到决策问题的大而化之,从实施的草率粗放到应用的效率低下,从大而全小而全的设施布局到各自为政难以协调的僵局,从固守着落后的规则到创新精神的衰退……凡此种种都在渗漏着我们自己的钱。
  集约发展是高校的紧迫,应该成为我们的自觉。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