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2013 > 领导文章 > 正文 >
院长鹿林发表署名文章《知识、素质、能力》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5-22]     点击次数:      字体大小[ ]

    11月7日出版的《山东交通学院报》发表鹿林院长署名文章《知识、素质、能力》。全文如下:

                                        知识、素质、能力
                                                  院长 鹿林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使用知识、素质、能力的概念,其定义在词典中都有解释,范畴很宽泛。我的理解:知识就是人类智慧的积累。通过诸如文字形态(书籍、杂志、网络等等)、物质形态(艺术、建筑、设备、环境等等)、人的承载来表现;人类发明了语言,尤其是文字,让知识的发现、表达和传承更持久和广泛,藉此不断地发扬光大,使人类社会迈向了更高级的阶段。素质(在这里只是关注个体的素质),就是依存于人的身体之中的对人生的学习、思考、实践、体验等等的沉淀。身体素质是基础,固然重要,但在这里仅指镶嵌于其中的思想、品格、学识、能力等等的软实力。能力(在这里也只是关注了个体能力的概念),就是人完成或能够完成某项事情的本领。对于人的能力的描述都是基于一定事物的,如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其研究领域能力很强大,阶段性的达到了世界巅峰,但在搏击能力方面,他可能被一个街道小混混击倒在地;伟大的政治家,可能改革和引领社会,但也可能被身边的奸佞小人所左右,这只是比较了人的能力在不同方面的强弱。
  就个体而言,我认为知识、素质、能力其实是共融于人身的,只是从不同的视角对人的观察和描述,但要详尽地阐述三者的内涵及其内在机理,也非常困难,如果真能做到,那将可能是很精辟的理论,我试了几次,深感力所不能及。但在思考的过程中杜撰了一个比喻,权且帮助自己理解和叙述。
  知识无处无时不在,相对个人来说,可以分为外在的知识和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外在知识要为我所有,必须有我的学习。存储于文字之中的浩瀚知识,需要我们自己去学习探寻字里行间的美妙,才能转化为自我的知识。蕴涵在艺术、建筑、工程等等物质形态中的知识,需要自己的感悟才能在心中流连,并演绎出自己的理解。当然,物质形态的知识可以转换为图画、文字形态的知识,增强了流动性和存储性。存储于人身上的知识,需要靠人与人之间的传输,才能为我所掌握,教师的职业性推进了知识的转播。自我心中的知识,也可能由于不同方面知识的交合、发酵、内炼等作用,衍生出更多的知识。知识依托文字存储于纸上、电子设备中,容量无限,由于公共、私人的收藏,传播广泛而长远。依存于物质形态的知识,却可能因为各种原因的毁坏而消失,即便是有了文字的记载,或另加整修,也失去了原汁原味。依附于人身的知识,增加了许多的生动和灵活,但却是最为脆弱的,圣贤伟大,生命却短暂,由于肉体的消亡,心中的知识也随之消散了,著书立说者,留下了的也仅是自己知识的了了而已。
  素质是人之体及其蕴含在其中的知识,包括了两部分:一部分是血肉之躯,来源于遗传和后天的给养、锻炼;另一部分就是蕴含于其中的知识了,人生来就在不断地传授和被传授着知识,不管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猎取,不管是来源于家长的呵护、教育(甚至是胎教),还是之后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社会等等自己所接触的一切因素和环境。通过学习、实践,人的素质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壮大和提高。人之体有限,而装载于其中的素质却不可限量,倾其一生的学习和实践,也不可能使知识在自己心中无处存放,可能古人也就是由此创造了脑海、心田等等概念,靠有限生命的一己之力,要填满海、灌满田是不可能的。
  能力是人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等本领的表现。由于基于社会的分工不同、从业状况不同、个人的喜好不同、解决的问题不同,人的能力强弱也就会展现在不同的方面,人的能力是不是与遗传有关,我不能判断,但人的能力的强弱却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学习和练就的结果。人偶尔一件事情的成功是可能的,但要做到职业性的不断地成功,却需要长期的历练。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表现出了很好的能力,也有的人并没有看到他解决问题的真实能力,但是通过观察、交谈,感到其有能力,因为许多事情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展示的机会,要通过考察看是否有潜力。毋庸讳言,有些人貌似很有能力,实际上外强中干;而有的人看起来很柔弱,但其实内心很强大,高才绝艺大隐于世者历来都有。能力是在不断变化的,今天的高人可能因为放松了学习、磨练,明天就会被别人超过,所以,能力是在不断地学习使用过程中练就的。
  知识、素质、能力是人的有机整体的不同方面。知识就像可以提供给人的饮食,要变为自己的给养,就只有靠自己来咀嚼消化,即便是再好的饭菜没能进到自己肚子里也不能滋养自己的机体;家中书架满是书籍,而没有自己的阅读,只能算作摆设,却不能滋润自己的思想。素质就像人的机体,在知识不断地给养下变得越来越强壮,当然,学过的知识也不一定就能全部变为给养,还有不充分吸收所造成的浪费;知识内生性的特点,使得知识通过人的思考,增添了新的理解,又变为给养滋润了素质。能力就是人能够干事情的功能,由于素质的提升,强壮了人的行为能力,如借助于思想力,人们可以超越自我所限,通过团队的力量、工具的辅助,实现了更大的目标。能力也包括学习的能力,其提升会使得涉猎的知识更广,研究的更深,学习的效率更高等等。能力还包括提升素质的能力,如知识的运用,不仅不会消耗知识,还会增强对知识的熟练理解和拓展运用,又变为了素质,使得思考力更强,概念能力更快、更好等等。
  自我的知识就像汲水,素质就像蓄水池,能力就像水龙头,汲水越多,水位就越高,压力就越大,水龙头的流量就越大。妙在于素质之水不是真实之水,真实之水会随着水位流失下降,而素质之水会随着应用,加深和拓展对知识的学习,所以素质的水位反而会越高。当然,知识也存在不断蒸发和折旧的问题,知识要变化为能力,就需要通过素质的催化,转为能力的储备。知识的学习给予了素质的提高,素质的提高又促进了能力的提升,而能力的提升又会促进知识的积累和素质的提升。素质的提升又会帮助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又进一步凝练了能力。知识、素质、能力在相互的作用和反作用中,得到了整体的升华。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