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2014 > 领导文章 > 正文 >
院长鹿林发表署名文章《依科技活动 练实战能力》
    来源:      发布时间:[2014-12-30]    点击次数:    字体大小[ ]

     10月17日出版的《山东交通学院报》刊发了院长鹿林署名文章《依科技活动 练实战能力》,全文如下: 

          
依科技活动 练实战能力
院长 鹿林


  应用型人才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实战能力,实战能力表现为多个方面,诸如工作能力、生活能力、思考能力等等,作为一个专业人才,能较好地解决自己专业技术领域的实际问题,是最需要练就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实战能力,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基础,书本是重要的知识来源,但书本知识大都是编写优美的套路,表达了某一方面的知识,因为,这样有利于对知识的系统学习、理解和掌握,无疑,扎实的理论功底对专业技术人才是至关重要的。但学习很重要的意图是为了应用,运用知识到实践活动中去,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原动力。现实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个问题往往不局限于某一学科或专业的知识,可能是诸多方面知识的综合。有些问题可能是在实践中经常出现的,经过总结、归纳可以形成解决的套路,通过反复训练能够提高解决此类问题的技能;有些实际问题可能是随机性的,或是前瞻性的,解决此类问题可能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更多的需要创造性思维来实现;有些问题需要瞬间解决,刻不容缓,考验的是人们的职业素养和应变能力等等。其实,这都是实战能力的具体表现。
  提升大学生实战能力的方式、方法、渠道很多,科技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我们可以将大学生的科技活动打造成实战能力的训练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真实训练。如何实现?
  一、科技活动的选题要来源于实际。在实践中观察选择科技活动的题目,进行系列的创新研究使其成果化,并推动其在实践当中得到应用,这既是对大学生实战能力的真实训练,更重要的是可能产生经济价值。对大学生科技活动的市场认可,其活动的情趣和成长激励作用更大。选题既是个体活动,更应该是以集体的智慧不断碰撞的过程。同学间围绕着某一些专题经常进行交流、研讨、师生互动等等,都很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想领域,培养其发现问题的敏锐和观察事物的习惯,观察和发现问题也是实战能力,需要不断地锻炼和积累,尤其是问题的概念能力是科技活动的起点。有些科技活动的选题也可能是我们学生创新发明的灵光一闪,可能没有发现应用的地方,但是今后有可能得到实用。当然我们也更希望,有哪一个同学能产生颠覆性的创新成果,像乔布斯一样改变了世界。但那毕竟是凤毛麟角,更多的是要在大学生科技活动中,逐步地提高自己的实战能力。
  二、科研项目的实施与活动的组织都是实战能力锻炼的过程。选题确定之后,可以找到多个技术实现路线,而要选定实施方案,就会涉及若干因素,包括技术是否能够实现、经费是否满足、加工能力和实验条件是否具备等诸方面,抉择是诸多因素的比较过程。具体科研项目的构思巧妙、运用先进技术,是专业人才的向往,也正因为如此,推动着人们对高新技术的不断追求,蜂涌着科技创新的日新月异;但任何项目的资源都是稀缺的,在有限条件下实现技术方案最优,是科技活动的常态,有时再好的技术方案,也要让位于经济的考虑。实现目标的条件、科研项目的组织方式等是科技活动的重要基础,组织力的强劲是活动内驱力的关键。大学生的专业技术知识大都经过了课堂、实验室等严格的训练,而组织能力的训练大都还处在自发的阶段,这是人才培养方式设计的不足,更需要依托于活动得到训练提高。现实中,创新的窘迫是经常发生的,不要奢望优越的条件会从天而降,更不要怨天尤人,技术因素、组织因素都是提高实战能力的应有之义,我们的事业要靠大家的努力来助推,实战能力的真谛是内化为实践者不畏艰难、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精神。
  三、大学生科技活动要有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大学生正处在成长期,许多能力有了教师的指导,会加快地提高。如果能将老师的科研工作与学生的科技活动融为一体,将是更好的路径。教师的科研题目如果吸收学生共同参入,相互的交流碰撞也许令人耳目一新,从学生的纯真想法当中,可以发现一些朴素的创新触点,对老师可能产生灵感的启示。更应该看到,对于一些题目可以一届一届的学生接着干,就一个题目反复的做,时间久了,众人的智慧就有可能使一些科研项目百炼成钢,集成出优秀成果,无疑也就会壮大大学生科技活动的内容。大学生科技活动的成果也可以转化为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既可以是大学生科技活动的参赛项目,也可以变化角度成为指导教师的科研题目,师生科研活动相互融合、成果共享,其潜力是无限的。当然,教师参与科技活动,另一个重要的有利条件是可以提供许多科研仪器使用,我们的实验室对学生有效开放应该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对此需要突破一些制度性的障碍,建立长效的保障机制。
  四、创造浓郁的氛围使科技活动蔚成风尚。大学生科技活动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要明确功能定位和实现方式,在人才培养的设计上明晰内容构成,逐步使其由课余自发活动提升为程序性动作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将实战能力的训练物化在具体的活动中,使其成为校园文化的品牌。我们应该不断地提升组织的保障能力,包括校院系班等等各个层面的组织保障,加快组织方式、活动方法和激励机制的创新,不断壮大活动规模,提高成果水平;要广开渠道拓展经费来源,充分利用新英体育直播的有利条件,强调投入产出的评价,将人才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在大学生科技活动之中,形成浓郁的科技活动氛围,用诱人的创新环境,激发创新的情趣,促其茁壮成长,为此需要我们组织力的创新。
 

编辑:  /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