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链接:http://sjb.qlwb.com.cn/qlwb/content/20140219/ArticelC03002FM.htm
2013年5月起施行的《济南市机动车停车收费管理办法》对机动车停车场(所)收费进行了详细规定,但记者调查发现,停车收费仍存在乱收费、收费上交情况不明朗、智能化收费方式无法推广等问题。
收费标准之乱: 停车难路段易遭遇收费乱
自2012年5月市中区交警在纬一路的经七路至经八路路段划定市内首批编号停车位后,市内道路停车泊位现在已处处可见。目前,环山路等几条道路已开始对停车进行收费,而棋盘小区等小区内道路则不收费。“到底该不该收?”家住山师东路的市民李先生不解地说,“同样是道路泊车位,怎么有的收费,有的不收费呢?”
李先生所住的山师东路南段去年已划上了道路泊车位,但收费员有时收费有时不收。“有的车上放着收费记时条,有的又没有。有的一来就收费4元或6元,有的则在开走时收,还有的没交钱就开走了。”李先生对道路停车泊位收费流程很是不解。
据济南市交警支队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全市划线并编码的道路停车泊位已有2000多个,实际上确实有的收费有的不收,“下一步将逐步统一。”占用公共道路的停车位最终都要进行收费,根据2013年5月起施行的《济南市机动车停车收费管理办法》,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依法施划的道路停车泊位实行政府定价,应该归政府管理。
近日,白天时段在新世界商城附近停车场停车仅10分钟的万女士被收了5元,“不都是两元一小时吗?怎么按5元一次收,还不给发票?”据万女士介绍,附近确实停车很难,所以只能任停车场要价。
而每到节假日,南部山区一些景区周边的村民就开始揽客停车,“10元到30元的随便叫价,应该没经过市物价局批准。”经常自驾去南部山区游玩的王先生说。
收费去向之谜: 钱都去哪儿了,收支亟待公示
虽然《济南市机动车停车收费管理办法》规定,“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停车场和道路停车泊位的经营性收入,应当专项用于公共交通发展、公共停车场建设和道路交通设施建设”、“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停车场收费应当按照非税收入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但不少停车收费资金的使用和上交方式仍无详细解释,多个相关部门都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据济南市交警支队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济南市并未最终确定道路停车泊位经营模式,也未允许公司参与运作,收支仍有待明确。据记者了解,不少街道办接手后,多以委托公司雇用收费员收费,停车费收入用于支付收费员工资等。
环山路道路泊车位的管理由文东街道办的派出机构环山小区管理处负责。2月14日,环山小区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停车收费委托给了一家公司,公司从市地税局购买定额发票后按政府定价收费。
该工作人员说,停车发票为“山东省地税小额通用定额发票”,盖的章来自负责收费的公司。在支出方面,公司需要向收费员发放每人每月1500元的工资,近30人共需45000元。这些工资从停车收费的收入中下发。“2013年10月至今收费4个多月,目前的情况是收不上来,有点入不敷出,发工资都成问题,所以没有上交过。”上述工作人员称。
历下区财政局相关工作人员此前接受本报采访时曾介绍,上交该局的停车费会以非税收入的名义上交国库,但环山路段未上交。她介绍的收支方式有不同,“收支完全是两条线,所有收入全部上交国库,收费人员工资等支出则通过财政预算进行拨款。”
市财政局非税收入管理局工作人员称,目前并无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停车场,道路停车泊位收费按“国有资源有偿使用费”上交。济南市交警管理的部分会按月以“国有资源有偿使用”的收入上交市财政,各区则是扣除各种成本后以“国有资源有偿使用”上交。
收费方式之惑: 收费员来回跑 效率依旧低
在泺源大街南侧,收费员王先生需要骑着车收费,见到有车来停,他总要骑车前去喊一句“停车要收费,每小时两元”,然后写张记时条夹在车前。“忙起来时真是看不住,还是有人取车时不交费。”
在停车位旁的绿化带里,立着的智能停车咪表已停用4年,“咪表?没听说过这个设备。”当记者询问车主对于济南市设置咪表的看法时,车主王先生说。
据悉,2010年,有关单位在泺源大街两侧共设置了245块咪表,早8点至晚9点收费,每小时2元。按照最初设想,在咪表前停车不能超过4小时,通过计时收费,让路内停车位有效循环,杜绝有些车辆长时间停靠占用车位现象。然而,虽然咪表设置已有4年,咪表的计时收费功能并未实现,占用车位的现象一直存在。
大多数人不会使用一卡通与手机支付致使咪表成为摆设,智能化还是被传统的人工支付方式代替。
咪表管理方济南科溢交通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韩先生说,“当初企业投资了1000多万元安装咪表,现在却还要靠人工收费,运作这个项目总共用了10年时间,因为政府规划的改变,这些每件价值8000元的咪表不得不废置。”
对于咪表在济南面临的水土不服,山东交通学院教授蔡志理说,“主要是因为车主用起来不方便、缴费难,大多车主不习惯用卡缴费。市民对支付方式不适应,难以改变长期形成的习惯,最终又变成人工代替咪表收费,使咪表系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