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地址:http://60.216.0.164:99/html/2013-07/28/content_66528.htm
山东交通学院“青青幼苗”支教调研队于7月20日在济南出发,赶赴山东临沂蒙阴县旧寨乡东里村,他们要在那里支教调研一个月。如今调研已经一周,给他们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一个叫徐厉强的小男孩,调研队为本报发回“我报道”,讲述了这个小男孩带给他们的感动与思考。 记者 徐玉芹 实习生 范佳 整理报道
特别爱表现,回答问题总是第一个举手
我们给孩子们上的第一堂课是感恩教育课,一个小男孩很快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当其他孩子都很羞涩不好意思回答问题的时候,这个小男孩总是很积极地举手,甚至一个问题能连举两回手,重复回答问题。我们依稀记得,谈到自己感恩的事物,他首先感恩水,因为水是生命之源,第二次举手回答是说感恩祖国,因为祖国哺育了他。他太积极了,以至于我们不得不做他的思想工作,让他把回答的机会让给其他孩子。
后来我们得知这个孩子叫徐厉强,今年11岁,父亲常年在济南打工,母亲白天忙于农活,很晚才回家,此外,家里再没有其他大人或兄弟姐妹。在家的日子,他总是一个人学习,一个人吃饭。
家里就自己一个人放学不愿意回去
在以后的观察接触中,我们发现这个孩子很喜欢集体生活,很喜欢与老师同学们相处,他的接受能力很强,无论在唱歌、手工、摄影各个方面都努力表现,极力想获取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
我们每天是四点半放学,当其他孩子都开开心心回家去的时候,厉强总是不愿意回家,磨磨蹭蹭总是走得最晚。他说家里就他一个人,他不愿意回去。一日下午,我们给孩子们排练小合唱《最好的未来》,到了下课时间厉强仍不愿意解散,大声带领小朋友唱歌希望可以让大家能唱得更好一些,我们就问他“家里不着急吃饭吗”,他大声说:“还早呢。”他真的希望在一个集体欢乐的环境中生活而不愿意独自面对家里清冷空荡的冷墙壁,他真的希望所有人的眼光落在自己身上感受聚焦的片刻温暖,他真的希望把最好听的歌声,最精致的手工作品送给爸爸妈妈得到赞赏的眼光。
学生档案
如果不能陪伴 就给一份温暖
有一天我们家访了几个孩子,本没有计划去厉强家,厉强在村口堵住我们,热情地拉我们去他家坐坐。在厉强家,我们看到的是一栋清冷的无粉刷无装修的空房子,没有关切,没有温馨,但墙壁上贴满了奖状。这样的一栋房子,在父亲在外的日子里,也许永远无法带给他欢欣,他总是一个人静静地等着妈妈归来。当我们家访结束要离开他的时候,一向活泼的他突然安静下来,陷入自己的小世界沉思着。我们无法解读,也不知道怎样走入他的心灵。
十一岁的年纪,正是性格以及人生轨迹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我们不能给他们时时刻刻的陪伴,就在每天的静夜里给他们一个温暖的电话;如果我们不能帮助他们完成一次家庭作业,就赞扬一下他们每一次的小小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