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萝卜快跑抢网约车司机饭碗”“网约车 无人驾驶”等词条轮番登上热搜,有关无人驾驶的安全性、产业发展前景及其对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冲击等话题引起广泛讨论。对此,有研究人员在接受海报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无人驾驶的低成本、高安全性理论上必然会冲击出租车行业,但其过程会很漫长。
无人驾驶安全优势明显,商业化潜力大
7月12日,山东交通学院汽车服务工程系副教授李方媛告诉海报新闻记者,近几年,无人驾驶技术在智能矿山、车队重卡等封闭低速的场景下应用已经较为成熟。就现阶段而言,无人驾驶汽车在减少人为因素事故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其主要不足表现在应对复杂和动态道路环境的能力、极端天气条件下的可靠性等。
“在应急事件的处理速度上,专业驾驶员反应时间平均在1秒上下,而自动驾驶处理器的反应速度在100毫秒以内,高反应速度为驾驶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未来,无人驾驶技术对道路质量、地图精度、网络环境等有着更高的要求,伴随着车辆上路测试过程中的大量数据训练,不断优化应对各种运行场景的能力,安全性能提升是非常快的。”李方媛表示。
同济大学国家现代化研究院研究员宫超向海报新闻记者介绍,无人驾驶是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程序化运转,不会存在驾驶员驾驶水平、个人素养、身体状况等因素的干扰,例如不会出现闯红灯、别车、加塞等情况。从目前的试运营情况看,在技术开发方的安全冗余设计下,车辆在复杂路况中会坚持安全第一,能避让尽量避让。此外,在试运行中,技术开发方也会根据遇到的情况不断迭代算法,无人驾驶处理复杂路况的能力会越来越强。
宫超认为,在技术、政策、资本的加持下,无人驾驶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最具商业化前景的一个方向。从市场侧来看,无人驾驶市场也足够庞大,一方面乘客可以降低出行交通成本,另一方面,企业还能保证盈利,实现商业正循环。
李方媛也表示,每个行业的发展基本都要经历“技术研发、示范应用、大规模商业推广”几个阶段。从国家政策导向、技术优化提升、产业规模变化、大规模示范应用等多方面来看,无人驾驶汽车的产业发展前景是光明的,未来在节能环保、减少事故和拥堵率、经济效益等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北京、上海、西安、武汉等地已经试点示范智能网联车多年,比如上海临港新片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近期,相关政府部门公布了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名单,这将加快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功能、性能提升和产业生态的迭代优化。无人驾驶未来肯定会在更多地方进行推广,但具体商业化运营模式,有赖于市场主体的积极探索。”宫超说。
专家:无人驾驶大规模普及还需10-15年,不会完全取代驾驶员
近几日,多位出租车、网约车司机对海报新闻记者表示,并不担心会被无人驾驶取代,相比之下,驾驶员的经验、应变能力等具有明显优势。
在宫超看来,大多数偶发情况都是可以被技术克服的。“突发、偶发情况会分成很多种,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乘客出现明显身体不适,车内摄像头肯定是能检测到的;前方出现特别危险的交通状况,无人驾驶能够去避让、撤离。”同时他也提到,有些极端情况无人驾驶很难解决,比如发生碰瓷,无人驾驶车辆不可能与碰瓷者理论;无人驾驶车辆要进小区,如果小区安保人员阻止,同样无法去沟通解决。
“无人驾驶技术高度成熟、应对各种驾驶场景需要时间。比如萝卜快跑,现在被戏称为‘笨萝卜’,但会慢慢变成‘聪明的萝卜’。另一方面,无人驾驶真正大规模产业化,达到类似网约车的量级也需要时间。”宫超表示,无人驾驶的低成本、高安全性理论上必然会冲击出租车行业,但这个过程会很漫长。
李方媛同样表示,无人驾驶网约车走近大众生活还需时间,不可能在非常短的时间里有明显的影响。从学界和业界观点来看,国内无人驾驶车辆的大规模普及大概还需要10年至15年,这一过程中需要解决多方面的配套问题。
“从长远来看,无人驾驶汽车会一定程度上改变网约车市场格局,倒逼出租车行业转型升级。在其全面推广的过渡期内,传统出租车可以尝试转型,去参与无人车的运营、维护等工作,寻找新的机遇。”同时,李方媛认为,在某些需要人辅助的服务需求上,无人驾驶汽车仍旧是无法完全取代传统出租车的。
企业加速布局,萝卜快跑已接单超600万次
当下,多家企业正加速产业布局。
作为近期大热的萝卜快跑操盘者,百度自2013年就已开始研发自动驾驶。百度2023年年报显示,萝卜快跑已在全国11个城市落地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汉4个城市开展了车内无人的示范运营。
萝卜快跑官网显示,截至2024年4月19日,百度萝卜快跑累计向公众提供乘车服务超过600万次,订单总量超过600万单。
百度方面介绍,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累计投入超1500亿,截至2024年6月,百度自动驾驶实际道路测试与示范里程超过1亿公里,从未发生过重大伤亡事故;为每辆无人车及乘客购买了保额为500万的保险,过去两年的数据显示,实际车辆出险率仅为人类司机的1/14。
上海街头的小马智行车辆
7月4日,小马智行成为获得上海市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许可的首批企业之一。2016年成立以来,小马智行在无人驾驶领域的探索可谓相当亮眼。2020年7月,小马智行建立上海研发中心,同年11月推出最新一代系统的生产线,据称效率较上一代翻了6倍,这套生产流程是其自动驾驶量产的关键。
2023年7月,小马智行获得上海浦东首批“无人驾驶”道路测试许可,开启自动驾驶无人化测试。今年4月,小马智行与丰田中国、广汽丰田共同成立合资公司,投资超10亿人民币,推动L4级自动驾驶出租车规模化量产和服务落地。目前,小马智行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已迈入全车无人的测试及运营阶段。
作为上汽集团高级别智驾研发的牵头单位,目前,赛可智能在上海已形成了最大规模的L4级自动驾驶出租车队,完成订单超30万单。
据赛可智能披露,截至2024年7月,其在全国已累计开展10万公里以上的道路测试,并在仿真环境中设计了超过95000个测试场景,完成仿真测试超过150万公里,对无人化场景进行了多重技术验证及迭代,提升了系统冗余设计、远程驾控系统开发、极端场景处理应对机制、车队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赛可智能表示,未来将结合人工智能最新进展,全力研发端到端大模型在无人驾驶上的垂直应用,并拓展至更多车型和更大车队规模,率先实现无驾驶人出租车的落地与商业闭环。
挑战租车行业已经“理论上”可行?
国泰君安研报分析,现阶段自动驾驶改变出租车行业有三大成熟条件。第一是技术的成熟;第二是单车成本下降,给盈利带来可能;第三是政策和基础设施支持,2023年底发布的《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提供了政策保障,近期各地的车路云建设提供无人驾驶相关基础设施。三大条件具备,无人驾驶挑战租车行业已经理论上可行。
海通证券分析称,从萝卜快跑在武汉的运营来看,无人驾驶车辆的商业化运营已成为事实。但是国内路况复杂,单车智能无法和其他车辆很好的交互,尤其在涉及变道、上下匝道这样路权分配的场景中。
对于自动驾驶可能带来的行业变革,百度方面表示,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传统驾驶员的需求。然而,这种替代并非简单的岗位消失,也不会构成对就业的冲击,而是就业结构升级,促进劳动力市场的深刻转型。
可以确定的是,无人驾驶汽车与网约车、出租车行业的市场争夺,将进一步加剧。
报道链接:https://hb.dzwww.com/p/pbHdFvJA9G1.html?f=ZHsGiv&r=SO7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