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交通学院威海校区基础教学部第二党支部围绕“党建+专业”工作思路,结合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探索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工作模式。
结合标准化建设,助推党建业务双融双促
坚定政治建设方向,助推支部党建“强起来”。强化政治意识,坚持“学用结合”“互促互进”两个抓手,通过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等驻地红色资源载体,利用通识教育课程思政研究中心等本单位党建载体,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结合起来,在跟进学习中准确理解;强化政治把关,在人才引进、学术评价中细化政治、师德等方面具体要求,在重大攻关、爱岗敬业等关键任务和日常考验中选树典型,确保正确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学术导向。突出政治引领,通过优秀党员带头讲党课、带头真学研,一体化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工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用实际行动引导党员学而信、学而思、学而用、学而行。
聚焦主责主业融合,助推支部党建“实起来”。结合校区涉海优势特色,系统规划基础学科发展方向,协同校区专业发展要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带领党员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选编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强化价值引导,通过本单位思政课资源,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保证课程思政实现隐性教育目标,推进基础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抓实育人成效。
深化品牌化建设,培育专业和人才队伍特色
牢牢抓住施教者水平提升这一关键,增强育人能力。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开展党员“亮身份、当先锋、树形象”活动,搭建创先争优平台,通过分类指导开展个性化教学指导服务,帮助教师“站稳”讲台。强化主责主业意识,根据支部党员年度工作计划,围绕“上好一门课”“带好一个班”“帮扶一个学生”“参加一项志愿活动”党建目标,实现支部党员100%有成果,帮助教师“站好”讲台。融入地方发展,适应分类管理新要求,鼓励引导教师党员开展校外服务,与山东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省内外院校组建研究团队探索有组织科研,打破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之间“阻隔带”,实现跨学科团队协同创新和协同发展,围绕半岛海洋蓝色经济区等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等10项课题。
牢牢抓住受教育者成长发展这一重点,增强学生能力。通过“志愿服务队导师制”,支部党员教师根据学科特长,区分学生特点设计不同内容和形式课程,将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深度耦合,组建“学科竞赛”“大学生体测”“学生考研”课程延伸和“游泳技能”“创新创业”课外服务5大团队,推进学生帮扶,结合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含德育、智育、体育和能力)构建“331”学业服务体系,与威海校区航运学院、船舶与港口工程学院共建支部,形成育人队伍协同联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