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降低流通费用10项政策措施。这已是去年8月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第二次专门讨论流通问题。国家对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决心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分析人士认为,流通产业诸多难题之中,城市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难题严重困扰着物流行业。“小贩采购200斤青菜,也要去批发市场拉货;一家商场给消费者配送电器,从早到晚满城转……”物流业一名权威人士如此评价国内各城市的物流配送现状。
二次装卸推高流通费
“‘最后一公里’最头疼了,所需成本占到整个运输费用的一半左右”,济南道路运输主管部门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2吨以上的货车原则上不允许在市区道路内通行,不少装载几十吨货物的大货车从郊区向市区行进到一定地点,必须换成小车,由此增加的二次装卸费用,大大推高了流通费。
行路难、停车难,难住了不少进城送货的车辆。一名常年给超市运送冷鲜食品的货车司机说,这些食品对运送时间要求非常苛刻,可是城市道路状况却让他很头疼,“碰上堵的时候半天入不了库,‘错过了点’一天的活就白干了”。除行车外,停车也是一个大问题,没有合适的停车位,一些货车被迫停在路边,罚款成了家常便饭。
物流用车标准有望今年落地
山东交通学院交通与物流工程教授何民爱认为,解决物流行业“最后一公里”难题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扯到城市物流配套规划、城市交通管理方式以及物流行业规范化发展等诸多方面,从目前情况看,虽然国家做出了很多努力,但受制于现实,还有待时间消化政策。
针对货车进城难制约物流配送的症结,何民爱透露,我国正在考虑制订物流行业用车标准,有望今年落地,一批符合规范标准的物流送货车将被允许在白天进入城市,这或许将有助于给物流行业创造更为有利的发展空间,在一定程度上缓和“最后一公里”在物流链条上“横亘”的局面。
也有专家指出,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需多个部门联合用力。物流行业本身面临“九龙治水”的局面,交通、公安、工商、税务、安监、国土等多个部门都承担着各自的管理职能,协调配合成效如何,成为影响物流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本报记者 张铮 实习生 张帅2013.1.8)